有熊老師陪你閒聊_09_養殖_種植_漁業

有熊老師
20 min readSep 11, 2018

--

1) 哈密瓜T 字型的蒂頭,並不是為了裝飾哦

好像到了哈密瓜的季節了。
Q1: 哈密瓜為什麼會有網狀紋路?
Q2: 為什麼哈密瓜都有那個「T」字型的蒂頭?
Q3: 有網狀的就是哈密瓜,對吧?

A1: 在果農的刻意栽培下,哈密瓜在長的時候會因為太過營養、長得太快,而導致它的皮被撐裂…… 然後瓜皮會馬上分泌一種膠把裂痕補起來。

所以你看到的、哈密瓜身上的網狀紋路,其實是它「吃太好」所留下的疤。 換句話說,紋路越密的哈密瓜,通常會比較甜。

A2: 仔細看,那個「T」字蒂頭,上面那一橫,其實會一邊粗、一邊細;這可是早期「這顆哈密瓜好吃」的象徵。

原來果農為了讓產出的哈密瓜更甜,要確保「整株的營養都集中到它的身上」,會把同一株的其他花、果都摘掉,只留下一顆讓它長大,這個行為叫「整枝留果」或「理蔓整枝」。

有的時候留下的就是主蔓(往上爬的、最粗的)上的那一顆;有的時候是留下長最好的那一顆。

因為這麼一來,養份送到哈密瓜這邊後,就不用再傳到後頭去了,所以哈密瓜「T」字蒂頭的橫桿,通往主幹的那頭就會比較粗、而另一頭就比較細。

早期這種做法並沒有被所有人掌握,或者有的人比較會種;那買哈密瓜的人,光是看「T」字的橫桿是否有一粗一細,就可以知道這顆瓜是否經過「整枝留果」、是否會特別甜。 所以果農才會都把這個蒂頭留下;久了也就變成哈密瓜的標準配備了。

A3: 其實「洋香瓜」也有網狀紋路 — 洋香瓜 和 哈密瓜 雖然品種不同,但種植方法差不多、看起來差不多、吃起來差不多……所以很多人都混著叫。 (那還分它幹嘛?)

===

「摘掉其他瓜,會讓留下來的更甜」這件事古代人就知道了;
唐代 武則天 在稱帝之前,他的兒子有的死、有的被廢,其中一個兒子李賢擔任太子的時候,心裡驚恐又感傷,寫下了一首「摘瓜歌」:
種瓜黃台下,瓜熟子離離。
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
三摘尚自可,摘絕抱蔓歸。
白話說:「把孩子為太子又廢掉他,一次、兩次,可以說是為了朝廷好,要是再廢下去,你就沒孩子嘍……」

可見當時的人,就知道「整枝留果」的基本原理。

.

ps. 「哈密瓜」這個名字,是康熙取的,因為是新疆「哈密」部落歸順時獻上的蜜瓜。

ps2. 有的哈密瓜種植是往架子上攀的,也有的是在地上爬的

ps3. 其實我…… 不喜歡吃哈密瓜…… 是的,因為有「哈味」…… (我也不喜歡吃香瓜…)

一點小知識,跟大家分享

哈密瓜種植
http://big5.58cyjm.com/nongye/shuiguo/hamigua/7529.shtml

哈密瓜 — 維基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3%88%E5%AF%86%E7%93%9C

.

.

2) 「軟殼蟹」是一種新品種的蟹嗎?

◎ 沒看過不知道,蟹換殼是從後面脫出、蝎子是從前面、蟬是從背上剖開。

◎ 你知道,螃蟹一生可以換殼10次以上嗎? ( 依品種不同,最多換18次)

◎ 螃蟹的鰓、胃都有「外胚層」,那和殼一樣,是一層外膜,螃蟹在換殼的時候會連這些外膜一起脫掉 — 但不是把內臟丟出來。

所謂「軟殼蟹」其實就是剛換殼、新殼還沒硬化的蟹,通常是在換第6~8次殼的螃蟹 (夠大隻+比較嫩吧)。

大家可能會好奇,哪這麼剛好,能找到這樣的蟹,還這麼多隻隨便你點來吃?

很久以前有流傳,說業者會把蟹的腳折斷、逼牠(為了長腳而)換殼。

不過其實呢,蟹腳折斷後,新長出來的腳會很小隻、有點畸形 (要再換幾次殼才會慢慢長回來);
就像螫蝦打架輸了,被折斷螫的話是可以再生沒錯,但再生的螫會比較小隻,而且這隻蝦子也會比同輩小一號(養份被拿去長新的螫)。

而且螃蟹換殼後幾小時內,殼就硬了 — 如果業者真的是折腳去逼換殼;那市面上所有的軟殼蟹,應該都有一隻以上的腳是畸形的。

而事實上剛好相反,市面上的螃蟹絕大多數腳都是完整的,因為螃蟹的買賣,只要腳有折損或明顯畸形,買方就不會要了;所以說並沒有折腳逼牠換殼這種事。

.

底下再分享另一段影片,看起來是中國商人去東南亞設的養殖場。因為螃蟹一換殼,過四個小時新殼就會變硬,所以養軟殼蟹需要大量人工去檢查
(影片裡會看到,螃蟹都有獨居房,就像一整排的信箱一樣,員工會定時去檢查裡面的螃蟹是否開始脫殼了。)

軟殼蟹養殖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11wgpRfGrE&feature=youtu.be

Ps,蝦也會換殼。

Ps,殼的主要成份「甲殼素」又叫「幾丁質」,是葡萄糖的聚合物

幾丁質 — 維基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94%B2%E6%AE%BC%E7%B4%A0

.

.

3) 無子葡萄 怎麼種的?、雞為什麼要一直下未受精蛋? — 「非基改」和你想的不一樣

果肉相當於蛋白,裡面的種籽則是蛋黃。

如果人們喜歡吃蛋白、不愛蛋黃,就會設法讓蛋在形成的過程中,抑制蛋黃的分裂成長。

1) 無子葡萄:

果農會使用赤黴菌(gibberella fujikuroi)所分泌的吉貝素 (一種激素,會加速果實成長),透過噴霧的方式加入葡萄的子房中。

當子房被施加大量吉貝素時,短時間內子房的成長速度倍增,而種子跟不上這樣的速度,就沒有辦法順利的形成,無籽葡萄就此誕生了!

.

2) 無子西瓜: (和葡萄不一樣哦)

一般西瓜都是2倍體,也就是說細胞內含有2對染色體,可以正常結籽。

當科學家用秋水仙素(Colchicine)處理西瓜,再透過雜交,可以產生3倍體西瓜 — 細胞內多出一對染色體。

當3倍體西瓜要產生卵細胞時,染色體會發生混亂,因而不能正常受精成為種子。

因此農夫會用2倍體西瓜的花粉對3倍體西瓜進行人工授粉,產出的西瓜就是無籽西瓜。

.

3) 基改 / 非基改

上述的「多倍體」做法,你認為有沒有改變到種子基因呢?

按學術、法令的定義來說,多倍體的技術「不算」基因改造。

根據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」第3條對「基因改造」的定義:

1. 將非自身細胞的基因片段 (外源基因),轉殖入細胞內

2. 殖入的基因要來自「非同科物種」。

上面所介紹的,是「誘發突變」 或 「影響生長」,而沒有把外部的基因殖入細胞中,所以不算基改。

.

4) 「非基改」和你想像的未必一樣

有的時候,想透過自然授粉機制的雜交得到想要的某個特徵並不容易,農業技術人員會直接在實驗室進行「人工受精」,去完成配對 — 這樣也不算基改。

又有的時候,誘發變種也不容易,會讓種子去照輻射,增加變種的機率 — 應用在葡萄柚 (也不算基改)

或是,在實驗室裡把我們喜歡的「同物種」的 B 細胞「去掉細胞壁,把它的細胞核、細胞質注入 A 細胞」

— 這個做法叫作「原生質融合」,應用在甘藍菜。

雖然它的確引入了一堆「外源基因」;但因為是同種的,所以依定義,也不算是「基因改造」

.

5) 人擇

事實上,因為幾千年的人擇,加上近百年來科技的協助,我們吃的食物擁有許多在自然界中「不可思議」的特徵。

大家有沒有想過「雞為什麼要一直下 “未受精” 的蛋?

這對雞有何好處? 其他的鳥類也會下未受精蛋嗎?

事實上,鳥類的確會把「過期、未受精的卵子」和「原本用來輔助胚胎的物質」排除 — 不只是鳥,人也會啊。

排出未受精的蛋是正常的、但在自然界中並非多數 — 野生的稚雞原本一年只會下一、兩叢蛋,一叢4~6顆。

也就是說,母鳥本來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找對象,在發情期取得公雞的精子,所下的蛋通常是有受精的。

.

「排出未受精的蛋」對母鳥而言是一種浪費,許多鳥類會演化出

「挑好另一半之後,確定有精子來源,才開始排卵」,也就是幾乎不會有未受精的蛋。

ps. 如果是人養的寵物鳥,因為沒找到另一半,時間過了就會下未受精蛋。

.

所以…… 其實就是人擇的結果,才使得我們飼養的蛋雞「一年產三百顆左右」

這當然不是基改啊,但…你說它「自然」嗎?

那稻米、玉米、超甜水梨…這些自然嗎?

但…這樣的人擇有錯嗎? 不這樣做我們早因飢荒而戰爭了。

更何況…… 我喜歡吃水梨、無籽葡萄、雞蛋,和35天就長大成熟的肉雞 — 這也不是打了什麼藥,就是品種改良(不斷人擇) 的結果。

.

6) 好奇,就多瞭解一點

我既沒有要大家「連無子葡萄都不敢吃」 — 這些都是合法、通過檢驗、政府認為對人體無害的農法 ;

我也沒有要強調「所以基改也沒什麼」 — 我不反對有人認為「殖入 (非同科) 外源基因」 會有壞事發生…… 雖然現在還不清楚,但是有疑慮……

這些農法好不好,大家可以自己決定;我只是認為,如果你反對某種技術,

那不應該是基於「誤以為,只要不是這種技術,那就是很天然、很自然」

在對它們有定見之前,讓自己懂多一點,不會有壞處的 ^^

.

吃葡萄不吐葡萄籽,無籽葡萄怎麼來的?

http://www.foodnext.net/science/scsource/paper/5234102804

品種改良的方法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yowadeimia/photos/a.749760181809885/965428476909720/?type=3&theater

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」第3條 — 基因改造

https://www.coa.gov.tw/theme_data.php?theme=news&sub_theme=agri&id=6786

白肉雞快速生長的秘密

https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Article.aspx?id=ARTL000077145

.

.

4) 小捲=中捲=透抽 / 烏賊 = 花枝

小捲( 小捲=中捲=透抽 ) 是「魷目_鎖管科」 (底下的連結有圖)

http://fisheasy.fa.gov.tw/ebook/fishlibrary/files/assets/basic-html/page-108.html

烏賊 (烏賊 = 花枝)是「烏賊目」(底下的連結有圖)

http://fisheasy.fa.gov.tw/ebook/fishlibrary/files/assets/basic-html/page-98.html

那「鎖管科」有很多種魷魚,到底哪一種才是「中捲」呢?看了這個線上百科圖鑑,我才瞭解……
沒有在管的啦! 長得差不多、吃起來差不多,就都是中捲啦!

我是說真的啦,因為「中捲」、「小捲」本來就不是專業的學名、種名,只是漁民、魚販、料理者共用的一種通稱而已。

就好像「魩仔魚」也不是單一的魚種,而是包括了幾十種體型小、有群體行動習慣的魚,都會被漁民、魚販叫作「魩仔魚」

.

然後魷魚當然是「魷目_魷科」、章魚是「八腕目_章魚科」……
軟絲是「萊氏擬烏賊」的俗稱,屬於管魷目的鎖管科

還有很多各種「經濟性水產動物」。我覺得把這個圖鑑放上網的,真是超有愛、超實用的這個……

不過還差一點點,就是我很想知道某些鹽酥雞攤的魷魚足會被炸老、炸硬;有的卻不會 — 到底炸不老的,是哪個品種呢?

.

ps. 那個「美洲大赤魷」俗名叫「大章魚」又叫「深海大花枝」是想怎樣啦! 咬起來QQ的就無所謂了是吧!

ps. 我翻的這頁是烏賊,想 其他魷魚、章魚的在後面;至於想分辨「蛤、蜆、貝」的請往前翻

ps. 最左下角的按鈕是目錄,在「物種介紹」裡可以按種類挑選

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
http://fisheasy.fa.gov.tw/ebook/fishlibrary/files/assets/basic-html/page-31.html

魷魚、中卷、花枝、軟絲? 動畫教你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dGmXZu1MgY

這裡也有很多菜市場(海產店)的花枝照
分辨花枝&軟絲的差異
http://blog.udn.com/vincent1070/3823818

「鎖管」二字是指「閉眼亞目」的眼睛上有著透明覆膜而有「鎖」字由來;再因為台語的諧音而被稱為「小管」、「小捲」…… 然後就有人認為比較大隻的應該可以叫「中捲」

.

.

5) 芝麻 是怎麼長的? 像稻米那樣嗎? 大錯特錯嘍~~

底下推薦的這篇文章還真值得一看。 除了知道水果們原本長在哪,還可以領會一下「人擇」的威力
— 你看火龍果那個肉莖這麼細、但果實卻大到垂下來,這很明顯是人擇的結果。

芝麻一顆顆小小的,好像稻米、小米一樣,但他們差很遠……

稻米、小米 都是「被子植物門/單子葉植物綱/禾本目/禾本科」;

而芝麻是「被子植物門/雙子葉植物綱/唇形目/胡麻科」;

不只是分類不同,長得也不一樣,芝麻是長在「莢」裡面,不是像稻米那樣掛一整穗的。

.

另外,我們平常吃的「黑瓜子」是西瓜子,但那也是人擇過後、籽特別多、特別大的品種;

和我們一般吃的西瓜,追求肉甜汁多籽小 (甚至無子),是不同的品種。
至於白瓜子是南瓜的子、葵花子就是向日葵的種子。

瓜子原來是這樣長出來的!
www.buzzhand.com/post_904017.html

芝麻
瓜子
腰果

.

.

6) 你吃的是公雞肉,還是母雞肉?

母雞的受精蛋中,的確有一半會孵化成公雞,但是公雞不能生蛋,而且公雞長肉速度比母雞慢;

再加上反正只要一隻公雞就可以產生足夠的精液讓好多母雞受精,育種時只需保留少數的公雞就夠了。

於是,很遺憾的,絕大多數的公蛋雞在講求經濟效率的現代雞蛋生產鏈裡,就真的成了「生雞卵嘸、放雞屎有」。

這造就了養雞業 重女輕男 的現況:

在工業化的種雞場,小蛋雞們孵化出來,最快在一天之內(最慢不超過三天)就會被專業人士抓起來,迅速檢查小小的雞屁股然後判定性別(與生死)。

母的小蛋雞就送去養大,至於公的小蛋雞的命運是被集中起來,以二氧化碳或是絞肉機攪碎處理掉,成了所謂的「一日雞」。

(台灣許多人作藥膳時,還是會指名要公雞,尤其是土雞的公雞就會被養大。)

.

從安樂死的規範來看,適當濃度的二氧化碳,的確能夠讓鳥類在沒有痛苦的狀況下昏迷死亡,符合美國獸醫規範[、也符合各國動物保護法。

至於絞肉機,乍看之下好像非常殘忍,但安樂死專業的獸醫評估,小雞在裡頭幾乎是瞬間被攪碎,恐怕連感覺都還沒傳到腦袋就已粉身碎骨。

因此,美國獸醫規範裡面也點明這個安樂死方法可以用在一天大的小雞、幼禽、以及還沒破卵而出的雛鳥,這樣的做法也在歐美動物福利先進的國家中使用多年

.

課本之外的,我們身邊,有太多的知識,值得被我們發崛和深思了……

重女輕男的雞蛋國度
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83473

以前像這種,關於職業、生產的知識,往往被視為雜技末流。 但不只是現在技職教育抬頭,其實從這種「接觸得到的知識」,更容易讓學生習慣「學」和「問」。

現在網路上有許多,有想法、有深度的新媒體,跟大家介紹這個:

你所不知道的畜產」。

http://asweknow.tw/

.

.

6) 娘子,快跟牛魔王出來看 綠豆/黃豆/黑豆/大豆/碗豆/四季豆/毛豆

大家小時候種的綠豆,有長成功嗎?
「綠豆結果的時候,就這樣這麼小一顆一顆結出來嗎?」 — 你的學生,知道綠豆是長在豆莢之中的嗎?

綠豆、大豆、碗豆 是不同的物種,但「大豆 = 黃豆 = 黑豆」是同一「種」植物,只是顏色不同 — 他們都有豆筴,但這些豆筴都是不吃的!

我們會連豆筴吃的:
1. 煮了會扁掉的) 是「荷蘭豆」

2. 煮了不會扁掉的、豆筴呈彎月狀的是「甜豆 = 甜碗豆 (改良品種的碗豆)

3. 不會扁掉、脆脆的,豆筴長條狀微彎 (手指粗) 是「敏豆 = 四季豆」

4. 也一樣是長條豆筴,但比較細小的 (筆心粗) 的是「菜豆 = 豇豆=長豆」

另外,我們吃的豆芽,一般是黃豆芽 — 就是上面提大「大豆」的芽沒錯。 但也有些是綠豆芽。

來看看它們的照片吧……

綠豆成長日記
http://longerlee.pixnet.net/blog/post/232776368-%E7%B6%A0%E8%B1%86%E6%88%90%E9%95%B7%E6%97%A5%E8%A8%98

豌豆、甜豆、荷蘭豆你分得清楚誰是誰?差別在
http://food.ltn.com.tw/article/7631

綠豆 維基百科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B%BF%E8%B1%86

大豆 維基百科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4%A7%E8%B1%86

.

.

7) 不要再迷戀純種了

太有道理了! 我之前從來沒認真想過。 既然人類馴化狗已有9千年以上的歷史,那「純種狗」是如何維持他的「純種」呢?

根據影片的說法,現在所謂的純種狗,都是過去幾百年,不斷地自然混種、或人工配種,產生了一些特殊能力或外型後,再被禁止混種 (只能近親繁殖) 的結果。

經過了近百年的近親繁殖,越是血統古老的純種狗,身體上出現缺陷,或容易有遺傳病的情況就越普遍。

這還滿值得,分享給國中以上,已經學過生物遣傳、演化的學生們;可以有一些反思……

==

附帶一提,早期人們認為,狗是古代人把狼抓來養,慢慢馴化的。 但跟據基因的研究,狼在被人抓到之前,因為靠近人類的聚落,如果胰藏能分泌澱粉酶,就能夠透過撿拾人類的剩食、作物而有生存優勢。

這個一系列產生澱粉酶的基因,就連帶讓狼變得溫馴、變得更像早期的狗;然後才被人飼養。

不過狗狗也只有胰藏能分泌一點點的澱粉酶;原則上他們仍然是肉食的動物啦!

不要再迷戀純種了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ppyanimalsparty/videos/507849656076700/

.

.

8) 養殖產業鏈裡,可不只有「魚塭」

我特別喜歡這一集的「竹蜻蜓」,因為它內含了許多「順口提到」而可以補充的知識。

1. 台灣的養殖業,大多數都已經不抽地下水了。比如說石斑魚,靠的是海水養殖;
而它的「種苗」雖然需要淡水,但因為占地相對小,所以多改採循環用水的系統。

2. 許多魚類都會變性,龍膽石斑魚也會變性;在自然界中,三歲以前都是雌的,三歲一到就全數變雄的。

「變性」的基因之所以會遺傳下來,據說是可以避免近親交配、讓基因有多樣性,而在生存上得到優勢。

種苗的養殖者為了刺激他們產出受精卵,會刻意調整環境,去刺激部份的魚隻先行變性。

3.台灣的農業年出口產值約60億台幣,但光是石斑魚,一年就出口80億以上。 這麼高的單價,讓這個產業鍊得以透過分工而提升競爭力。

在影片裡,養石斑的,在魚卵被產下後,不是自己養大,而是先賣給「專門在培育魚苗」的業者,讓他們把魚苗養出來。

而後再賣回養殖場、養大。

分魚有專業的工作場,運送魚也有專門的業者,甚至包裝、製冰都形成衛星產業。

如果是單價更高的龍膽石班,還有「種魚場」,專門提供魚卵。

ps. 龍膽石斑,就是電影「滿漢全席」裡面,張國榮一直抓、抓不到,最後自己溜出窗外的那條大魚。

— —

《飛吧!竹蜻蜓》第二集 這三年 佳冬魚塭仔的故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ROAJ-zpTew

同時分享兩個網頁給大家,其實經濟魚種的生物研究,一定是比其他魚種來得多。

石斑魚的繁養殖實例 — 蕭世民博士
http://web.idv.nkmu.edu.tw/~tomhsiao/Reproduction/Fish%20Breeding/Grouper.htm

石斑魚主題館
https://kmweb.coa.gov.tw/subject/lp.asp?ctNode=4109&CtUnit=2284&BaseDSD=7&mp=265

「災後 談談養殖漁業≠超抽地下水」

.

.

9) 你吃的鱈魚,真的是鱈魚嗎?

這種事其實是屢見不鮮的,施華洛世奇賣的「人工含鉛玻璃」被稱為「水晶」或「水鑽」。
「台灣藍寶」不是藍寶石,「小李玟」也不是李玟。
「小龍蝦」其實是螫蝦 — “真龍蝦目” 的龍蝦沒有螫。

可能某甲取了個暱稱,某乙把它當真名,但「我都有講,小龍蝦不是龍蝦……」
然後丙聽了,就跟著用,但是沒解釋 — 我也是聽人家這樣講的,不是我自己亂講的。

越是「行家都知道」的別名,大家越是用得直接;就好像不知情的買家是他沒作功課、怪不得別人。

然後就從「其他的不是鱈魚」,變成「鱈魚不只有一種」。

誰比較可惡呢? 其實「壞」和「放任自己」往往只是一線之隔。

比如說圓鱈不是鱈,那「台灣鯛」吳郭魚 是不是鯛呢?
事涉到台灣自己的養殖者生計,好像又「名稱本來就可以隨人取」嘛?

「想要的太多」又「能力不夠好」 所以沒辦法順利得到滿足;於是「放任自己」做了自己不會認同別人做的事。

這個社會上有太多這樣的事、有太多這樣的人了。算「壞」嗎?

所以我常跟學生說,做壞事 / 做好事,不是「心性」的差異,其實是一些綜合的能力。

這是人一輩子的修業,要瞭解自己的想法、要提升自己的能耐、要剋制自己的欲望、要讓別人因自己而快樂。

well,扯遠了,回頭來看看 「鱈魚」 這個「攀關係」的經典案例吧……

Ps. 有一次我的學生突然問我:「鱈魚的頭長在哪裡?

我心想:「這是什麼問題?」 然後我突然懂了,就反問他:「你不會以為鱈魚長成「一片扁扁的」吧?」

鱈魚的真相

http://blog.roodo.com/teppanyaki/archives/5613147.html

這裡有另外的一些圖:

鱈魚,你真的吃過鱈魚嗎? (簡)
http://www.guokr.com/article/154574/

.

.

10) 「你知道鵝肉一隻賣多少嗎? 」

今天看到學生在吃晚餐,看他連自己碗裡那塊都不知道是鴨還是鵝,我就問了學生這個問題。

他猜:「兩百多嗎?」 (我搖頭)
「三四百嗎?」(搖頭)
「六七百?」(搖頭)
公佈答案,一般來說是「1600左右一隻

為什麼鵝肉比雞肉、鴨肉貴上這麼多?

其實我原本也不知道,我只是曾經進去過鵝肉專賣店所以才知道價格。
於是今晚我就查了一下。

首先鴨苗一隻一塊半; 鵝苗一隻要40塊以上;
成鴨只要養45天,重約6.5kg; 成鵝要養三個月,重約9~11kg;
鵝的養殖飼料本身較貴,
而且鵝養大了要賣到屠宰前,要會再「繫留」兩週 — 讓他身體狀況復原、賣像較好,但這兩週的飼養成本就又要算進去。

so… 沒有請客辦桌的話,我們還是吃鴨肉就好 ^^

對了,我學生碗裡那塊,也是鴨肉啦,鵝肉是紅肉(煮熟是暗色的),其實一看就分得出來了。

— —
分享幾個鵝養殖的網站給大家

這是農委會的「鵝同館」
https://kmweb.coa.gov.tw/subject/lp.asp…

中華民國養鵝協會
http://www.goosetw.com/IndustryIntro.aspx

這個是養「鴨」的成本
https://read01.com/8E7Ny.html

.

--

--

有熊老師
有熊老師

Written by 有熊老師

跟大家分享「怎麼教數學」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