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) 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認為可以從1950年的「鎮反運動 (鎮壓反革命)」開始說起:
在中共成功把國民黨政權趕出大陸後,1950年韓戰爆發,中國派兵支持北韓,稱為「抗美援朝」
此時毛澤東認為,雖然國民黨帶了一批人撤到台灣,但中國內地還是留下了許多「心裡其實不支持共產黨」的人,不論是在鄉野間結社、在公部門任職,他擔心這些人會找機會糾眾反對共產黨。
於是毛發動了「鎮壓反革命」 並且訂下了千分之一的指標 — 他要殺掉當時中國人口的千分之一,他相信潛藏在國內「心裡反對共產黨」的人遠遠不止這千分之一,所以要殺掉這麼多人來起到震攝效果。
那為什麼是在這個時侯搞呢? 毛澤東在共黨會議時說:「抗美援朝戰爭打起來了……不要浪費了這個時機,鎮壓反革命恐怕只有這一次……」
劉少奇也說:「抗美援朝的鑼鼓響起來,響得很厲害,土改的鑼鼓、鎮反的鑼鼓就不大聽見了,就好搞了」
也就是要利用出兵打韓戰的社會動蕩,和面對外敵時的國內團結氛圍,趁這個機會殺一些人,大家不會反抗太大。
這個「千分之一」是鎮反的KPI,當時各學校、工廠、各村的共黨幹部都被要求提交其組織內的千分之一、送上去殺掉。
其中,原本就具有國民黨員身份的,往往被優先懷疑,這導致被殺掉的人裡面許多是「主動投誠共黨」的國黨士兵、文官。
當時的中國人口約5億,所以毛的指標是殺50萬人;約三年後的統計,鎮反肅反共殺了 71萬人 (佔人口數千千分之1.42)、
另關了129萬人,其中38萬人關一陣子後釋放,其餘關比較久,或送勞改後死在勞改營的。
有的研究會把「鎮反」和「肅反」分開,認為先發動的、以民間組織為目標的殺人計劃叫「鎮反」,後來針對公部門的叫「肅反」,不過當時的資料裡通稱為「鎮反」叫的情況也很多。
.
二) 鳴放-反右
鎮反結束後,毛澤東為了證明共產主義不輸給資本主義的英美等國,提出了「總路線」,簡單來說,就是他期許自己領導下的中共,在建設和生產上將會「又多、又快、又好、又省」
但黨內第二把交椅的周恩來,卻認為許多的政府施政目標都定太高了,擔心這樣會有反效果、怕官僚會造假,因而提出「反冒進」。
這讓毛澤東有點尷尬,他並不認為自己冒進,此時劉少奇為雙方緩頰,說「既要反保守,也要反冒進」;
對於這種虛假的檢討文章,有黨外的學者將之譏為「和風細雨地自我批判」,這些學者互相鼓勵、投書,主張要「大鳴大放」地去檢討官僚主義。
對此,一開始毛澤東公開表示,不同政見者可以對共產黨隨意批評,「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,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」,這段期間的投書、發言行為,又被稱為「大鳴大放 (鳴放)」。
結果大家以為黨中央真的要開始廣納諫言了,便從對官員的檢討,上升到對政府體制的檢討。 最後社會上興起一陣批評共產黨執政以來種種過失的聲音,甚至有人提出一黨專政有害處,共產黨應該和其他民主黨派通過競選輪流執政等說法。
毛澤東先是寫一篇文章《事情正在起變化》提到學校內有右派潛伏,後來又發表一篇《這是為什麼?》,直接說:「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,利用幫助黨整風的機會,殺氣騰騰,向黨向社會主義發動了猖狂進攻」,
於是發動全黨全國「打退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」的「反右」運動,動員工農群眾,把曾經批評過共產黨的人劃為「右派分子」。
當時至少又有45萬人被劃為右派,這些人被迫當眾認錯懺悔 (就像後來文革時期的批鬥),然後送去勞改。
「右派」是指共產黨外的、反對共產黨的異議人士;而共產黨內部質疑毛澤東的聲音則是被指為「右傾」;後來同樣被納入反右的清單上。
.
三) 人民公社、大躍進
鎮反肅反、反右派、反右傾後,全中國知識份子所剩無幾,留下的也清楚認識到絕對不可以挑戰、質疑毛澤東的政令。
於是毛澤東便在一片歌頌和支持聲中,展開了他「超英趕美」的人民公社、大躍進的計劃。
在這裡提一下,不論是勞改營,還是人民公社,其實都不是毛發明的,而是史達林在蘇聯施行過的,毛可以說是史達林思想的繼承者。
然而,史達林讓蘇俄人民大量死亡、挨餓,而且極度專權;在他死後,繼位的赫魯雪夫便宣布史達林的人民公社是錯誤的,並釋放蘇聯勞改營的犯人(1955)
- 雖然如此,毛澤東仍然在1958年開始在中國推行人民公社。
課本有教,人民公社就是吃大鍋飯,甚至男女分區居住;大躍進就是包括大煉鋼在內的生產計劃。 基本上就是要國全人不去做自己原本、擅長的工作,一切聽從政府由上而下的分派。
你這一村就全部種稻、那一村就全部種麥(也不管環境是否適合)、那一村全部煉鋼(有地也不種)…… 結果生產效率極低。
但在經歷了鎮反、反右之後,全國官員們只擔心一件事,就是自己會被批鬥;所以在上級交派任務和目標產量時,沒人敢提異議,甚至爭相表示肯定、主動拉高產績效目標來表示對共產黨領導的信心。
在全國減產的同時,又沒有人敢據實以報,於是便爭相浮報 — 這稱為「(產能) 放衛星」。
課本上提到「肥豬賽大象,就是鼻子短;全社殺一頭,足夠吃半年」的新聞、小麥田上站六名國小少女而不垮 (顯示底下的麥子長得極密、極飽滿)都是這個時期的浮誇報導。
這期間,有官員提出麻雀對農業有害、主張捕殺麻雀,雖然另外有些學者認為麻雀也對農業有利,但毛澤東還是在全國大會上定調了「麻雀是四害之一」。
全國在1958發起了打麻雀運動,光四川一省就殺了1500萬隻麻雀;然後,田裡的害蟲沒了天敵,1959年開始糧食減產的情況便更嚴重了。
.
1959年中共的一場高級幹部開了一場「盧山會議」,會議中將毛澤東之前提出的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(多快好省)」 和 「人民公社」、大躍進 併稱為「三面紅旗」
會議中官方宣稱中國將在毛本人及三面紅旗的帶領下超越英國。 毛澤東並在發言時要求大躍進的政令進要加速推動 — 他認為自己規劃的一切都沒有問題,只是怕底下人鬆懈、推動太慢。
在接連幾天的會議之間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,同時也是開國元老的彭懷德,因為聽聞了民間的問題,私下寫信給毛澤東指出大躍進的錯誤。
這讓毛感到自身的權威被威脅,他先是定調「就算有些許錯誤,錯誤和成果也大約是一根指頭和九根指頭的關係」,並再次強調了三面紅旗的路線要被貫徹。
然後他將 彭懷德 與其他三名有提異議的黨籍幹部調職,並稱之為「反黨集團」。
.
四) 大饑荒
既然指出錯誤會被說成「反黨」,那其他官員唯一要做的,就是繼續放衛星。
原本民間種出的作物要上繳十幾%的公糧,現在產量高報,那要繳的公量當然也跟著增多;甚至,毛澤東在主持中央會議的時侯說,既然民間產能過剩,那就增加「收購私糧」的額度,糧食收上來除了囤在倉庫,就是賣給蘇俄、美國以換取機器設備。
但其實,上面說了,真實的情況是產量嚴重下滑的;1958年還在放衛星,1959年糧食產量就少了15%、1960年再少15%,等於是只剩原本的七成。 結果當時農民一年種出的作物一半以上都被政府收走,自己都不夠吃。
農民餓到沒力氣勞動、餓到想去別的村莊找吃的(流民),但被政府以武力禁止他們流動,尤其是不能進城裡給外國人看到;然後開始大量地餓死人。
這就是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,死亡人數依官方的保守估計為1550萬人,但裡面多有官員的隱暪少報,還有新生兒眼見活不下來就沒登記的、有人吃人不敢報的……
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兩千多萬,也有一說「非自然死亡」的人數是四千多萬或5500萬人。
但要注意的一點,饑荒的嚴重程度是有城鄉之別的;上面說了,政府收了很多糧食上來,所以在上海、北京這些大城市裡,基本上拿糧票就能領米吃,雖然領的少,但餓死人的情況在城裡是沒有的。
但是在農村,餓死人的問題很嚴重,像甘肅這樣的偏遠省份,甚至連共產黨的高級幹部,都會因為營養不良而出現女性子宮脫垂的紀錄。
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曾經表示,大饑荒四川「死了1000萬人」
安徽省在這段期間非自然死亡633萬人,占其人口18.37%
在這幾個嚴重的省份,都有人吃人的官方紀錄、見證者,其中甘肅的「夾邊溝」就是上面提到過的「勞改營」,當時的見證者後來還有被紀錄片採訪到。
.
五) 7000人大會
饑荒和糧食急遽減產,已經到了不可掩蓋的地步,毛澤東知道了這些事,但他認為自己的路線沒錯、這應該是天災所致;
為了瞭解這個災情究竟有多嚴重 (毛也知道底下報上來的數字不太可信),也為了讓民間感受到政府有在體察民情,毛決定派個可以信得過的人下去各省份調查。
在鎮反期間大力支持毛澤東的劉少奇,其地位後來不斷被毛提高,甚至對外國使節明白說劉會是自己未來的繼承者
— 毛澤東有一個習慣,就是會公開地為他底下的共黨幹部排名,自己是中共第一把交椅、劉少奇當時是第二。
毛派他去地方聽在地幹部的會報,同行的還有當時排名第七的鄧小平。
地方幹部當著劉少奇地面都敢說「三分天災,七分人禍」可見災情之嚴重,再多遮掩已經沒有意義了。
劉少奇回來後向毛匯報了地方的慘況,紀錄裡他說了一句「發生了人吃人的事,是會上史書的,我們會有責任」
.
於是毛澤東召開了黨幹部7000人大會,在這之後,以「三年嚴重災害」、「三年困難時期」來稱呼這場災難,
後來會議中,劉少奇會報的時候,他還是為毛澤東緩頰,他說「(毛的)路線沒錯,是(其他官員)執行路線的工作中犯錯了」、「成績還是大過於缺點」
但他也不得不說:「可能不是一個手指頭和九個手指頭的關係,而是三個手指頭和七個手指頭的關係,或者比例更加懸殊」
「三面紅旗,我們現在都不取消,都繼續保持……但是再經過五年、十年以後,我們再來總結經驗。」
即便是劉少奇這樣語帶保留、處處為毛緩頰的檢討言論,都被毛視為背叛和威脅,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繼位者,很可能在自己離世後大說特說自己的壞話 — 就像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一樣。
而這點,可以說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最一開頭說的:「為什麼毛澤東要發起文化大革命?」
— 為了要鬥垮包括劉少奇、鄧小平在內,所有可能會在毛身後、死後講他壞話的人。
毛澤東的老婆江青,在文革期間就曾經說過:「七千人大會憋了一口氣,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出了這口氣」
.
六) 反修、四清運動
前面提到,毛澤東模倣了史達林的許多政策,而史達林的政令在他離世後沒多久,就被繼任者赫魯雪夫給全面推翻了;在當時,中共就用一個名詞來稱呼赫魯雪夫的作法:「修正主義」
當我覺得自己是對的、我幾乎沒有做錯的時候,那些抓住一點點小暇玼就要逼我修正、滅我威風的人,實際上就是在搞破壞……
不論劉少奇的語氣再怎麼委蜿,他畢竟是透露出「大躍進可能是錯了」,這很可能會在全國範圍帶出一股檢討施政錯誤、要求馬上改正的風潮;於是毛澤東在1962年的全國人大重提了階級鬥爭和「反修防修」
並且毛在後來的某次開會中,於劉少奇話講到一半時突然插話:「我國出不出修正主義,兩種可能,一種是可能,一種是不可能,現在有的人三斤豬肉,幾包紙菸,就被收買。只有開展社會主義教育,才可以防止修正主義」
— 他就是在暗指劉少奇是修正主義。
那反修防修、「社會主義教育」具體要做什麼呢? 一開始是要民眾去清查公務員的帳目、公文紀錄、庫存、工分,這就是「四清」。
ps. 人民公社底下,工作後會領取點數(分數),可以換飯吃,叫「工分」
在毛的主導下,四清帶動了一股「民眾上門要官員向自己解釋、供自己查帳」的風潮,查出有可疑之處的就批鬥、上報,毛澤東會挑幾個具指標性的讓人民日報把他們報出來,好把這股熱火鼓吹地更旺
有趣的是 (其實不太有趣),劉少奇或許並未肯定毛的意圖,他還支持、並主持了四清運動。劉有意或無意地將四清導向「貧農針對富農、地方民眾清理貪官壞官」;
但毛卻主張:「先不管下層,而要發動群眾整我們這個黨,整當權派,先搞豺狼後搞狐狸」 — 他的目標就是劉鄧等人。
四清運動也有死了幾千人,但對毛澤東來說這顯然只是隔靴搔癢;於是他下令停止四清,並開始謀劃文革。
.
七) 文化大革命
七千人大會之後,毛澤東實際上有一點被迫讓權。 雖然擔任國家領導人的劉少奇依然尊敬毛澤東,但他顯然認定毛的人民公社做錯了。
為了讓受饑的農民重新振作、安撫他們奮力農耕生產,劉少奇領導的中共開始推動「包產到戶」
— 這是相對於人民公社時代,所有的產能都是全村共享、每個人再到村裡領工份;現在農民可以保留自己生產的農作,對未來會更有希望。
毛澤東認為這是錯的,他還是認為人民公社是對的、饑荒是執行面錯誤,包產到戶形同「分地」的私有制,是矯枉過正的「修正主義」。
他先是對劉少奇說:「三面紅旗也否了,地也分了,你不頂住?我死了以後怎麼辦!」 — 他一開始認為劉只是頂不住底下要求檢討的壓力;
後來毛意識到劉是認真的想改掉人民公社,他開始發文指責劉「只提(人民公社的)黑暗面」是「黑暗風」,
說某些人刻意懷念被他鬥垮的,包括彭懷德在內的前中共官員,是「翻案風」,並說當前許多政策只顧著修正,而沒有同時堅定社會主義路線,是「單幹風」
在接連針對「黑暗風」、「翻案風」、「單幹風」發文痛批,讓社會、讓黨員對這三種論述熟稔的同時,毛讓林彪去掌控軍隊、讓江青控制住媒體、藝文界。
.
1966年5月4日,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宣佈了他「文化大革命」的計劃;
隨後他在會見外賓時說道:
「我們這批人一死,修正主義很可能起來。」「我們是黃昏時候了,所以,現在趁著還有一口氣的時候,整一整這些資產階級復辟。」
毛口中「我死後會搞修正主義」的人,無非是一些有行政經驗的、有知識批判能力的人;
因此,文化大革從一開始,就把主要對象定在「批鬥老師、反對黨委及支部領導」 — 把自認腦袋比毛清醒的人都弄死、抓去勞改了,也就沒人會修正他的路線了。
5月29日,北京各地各校出現打死老師、抓校長的消息,當時還身居領導人位置的劉少奇、鄧小平等人眼見自己無法平息動亂,便去請求毛澤東出面講話平亂,毛避而不見 — 因為他的終極目標正是劉鄧二人。
當時全中國各地,支持文化大革命的人,多半並不知道毛的真正目的是劉鄧等人,他們還以為這次和之前一樣,是要檢討幹部貪污守舊、批判掌權者享受物質生活而忘了社會主義精神……
.
八) 紅衛兵、破四舊、武鬥、內戰
1966年8月1號,毛澤東發文《炮打司令部 — — 我的一張大字報》直接指揮黨員開始攻擊、檢討劉少奇、鄧小平企圖壓制文革群眾是「錯誤路線」。 此後,劉少奇開始失權,他在毛澤東新公佈的「排名榜」中不斷往後移。
毛澤東仍然有意要把文革的火再往上燒,對於各地青年暴動、毆打政府官員和學者老師的行為不斷地大加讚賞,並透過報紙廣傳全中國。 他不只要利用群眾鬥垮政敵、打壓可能的異議份子,他還想成為全中國人心中「永遠正確」的神聖存在。
文革活動開始出現我們熟知的「紅衛兵」、「毛語錄」(紅寶書),「三忠於四無限」:
忠於毛主席、忠於毛澤東思想、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
對毛主席、毛澤東思想與路線「無限熱愛,無限信仰,無限崇拜,無限忠誠」
// 1967年中共中央發出《關於小學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通知(草案)》。其中規定:
春節後各地小學一律開學。……。五、六年級和1966年畢業的學生,結合文化大革命,學習毛主席語錄、「老三篇」和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」,學習「十六條」,學唱革命歌曲。
一、二、三、四年級學生學習毛主席語錄,兼學識字,學唱革命歌曲,學習一些算術和科學常識
(維基)
//
後來毛澤東還鼓厲紅衛兵「武鬥」,也就是直接衝進軍營的器械庫拿鎗,並且在「破四舊」的口號中鼓勵衝進廟宇教堂、毀棄文物古蹟、在「打倒學術霸權」時把矛頭指向大學教授。
毛澤東很有技巧地,到現在都還保留著劉、鄧的官職,就是要讓民間的紅衛兵們有一個假想敵,不論攻占的是宮廟還是學府,都可以看到「打倒劉鄧」的布條。
這些紅衛兵拿了武器,攻打的未必都是老師長官,也可能是平日裡有仇的、不認識狹路相逢的另一支紅衛兵。 一時間中國個地都有群毆,互鬥的火力甚至上升到相互開炮。
一直到1968年,毛澤東才發文禁止搶奪軍方器械,至少文革的「內戰」成份才告一個段落。
同年十月,毛澤東玩夠了,決定開除劉少奇的一切職務,也就等於抽走了文革的根基薪柴。
.
九) 落幕
文化大革命期間,因為力挺毛澤東文革而地位大幅提升的,是 江青 和 四人幫,而最主要被打壓的,包括劉少奇、鄧小平、周恩來,也包括了周恩來的得力助手 習仲勛。
在毛澤東人生的最後兩年,也就是1975年,他可能是覺得文革給社會帶來的動盪太過劇烈 — 老師沒了、政府的事務官也沒了,而且民間都不讀書,感覺跟不斷有創新發展的國外越差越遠……
所以他不顧四人幫的反對,再次重用了鄧小平,讓他擔任副主席,推動當年周恩來提出的「四個現代化」。
毛澤東死前,指定華國鋒為繼位者;在他死後江青與四人幫本來想再次發起批列浪潮,架空華國鋒並企圖鬥垮鄧小平 — 但可以說是完全失敗、完全帶不起節奏。
然後就是課本上有照片的「四人幫受審」,然後鄧小平掌握實權 (華國鋒退位),進入了另一篇章。
.
// 其未得之也,屠毒天下之肝腦,離散天下之子女,以博我一人之產業,曾不慘然 //
古人說的話再怎麼生動,也沒有近代史詳細紀錄經過、文獻比對、照片參考這麼震撼強烈;
在深入瞭解毛澤東從 人民公社 到 文化大革命 這一系列作為之後,我只能說:「我從來沒有想過真的會有這麼荒謬的事」
.
如果你或你的學生、孩子,對中國(中共)近代史還不熟悉,我首先推薦的是袁騰飛的影片,他的講述極其生動有趣,很容易一聽停不下來。
袁腾飞 《文革十年》 — 可以從第 25分 開始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c-csuC8PAo
如果你開始對這段歷史感興趣、也基本吸收了一些那個時代的詞彙,再推薦李肅的專題影片:
禁忌史話:殺人如麻的鎮反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sYDC-9pUIQ
禁忌史話:反右 大躍進 大饑荒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PPjTc9mw9E&list=PLmp6SED1O-uw6Un9d0_QTc8o3xwPlN9Gp
李肅講的比較詳細,也引用了比較多的影像資料。 他的論述很大篇幅地參考了2009年楊繼繩寫的「墓碑」一書,這是一本專門講「1958~1962年 大饑荒」的書。
建議在看完李肅的影片後,還可以再去找這本書來看,或是去維基查一下你在影片裡看到的詞彙。